Sep 11, 2011

*國家歷史博物館*畢卡索特展


2011年6月18日~2011年9月18日
http://picasso.ishow.gmg.tw/

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畫展 ~
畢卡索和他的七個女人來了!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去年休館整修,促使畢卡索畫作在全球七大城市展出,台北之外的六個城市為西雅圖、舊金山、里奇蒙、赫爾辛基、莫斯科、上海,台北也因此躋身國際藝文重鎮。
      繼2008年「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2010年「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後,聯合報系今年再次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國際大師級畫展 ~【世紀畢卡索特展】。
      【世紀畢卡索特展】是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畢卡索畫展,本次精選法國巴黎畢卡索美術館62件珍藏原作,橫跨畢卡索七十多年創作時間,包括藍色時期、粉紅時期、原始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古典時期、變形時期、表現主義時期。
      藉由不同時期畫作,表達出畢卡索對於「人物」及「情感」的看法,畫中他對生命中7個女人的愛恨情仇、子女的關愛呵護、與畫家父親親密又疏離的微妙情緒,將赤裸真實的呈現給各位。

畢卡索的身世背景
一、身世背景概述:
畢卡索生於1881年,1973年去世,得年92歲,他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隆那,從小便展現傑出的藝術才華,8歲時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在父親的刻意培養下,他打下紮實的學院派基礎,13歲時,身為美術教師的父親,把畫具交給他,宣布自己不再畫畫,把當畫家的期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因為他知道兒子已是青出於藍了。14歲,進入其父任教的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16歲,進入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19歲,他前往五光十色的巴黎,開始了藝術探險之旅。
一到巴黎,畢卡索立刻感受到這個世界藝術中心的自由風氣,並從竇加、梵谷、孟克,特別是羅特列克等畫家的風格中,摸索屬於自己的面貌。由於好友因失戀舉槍自盡加上生活清苦,這段時期畢卡索眼前所見皆呈憂鬱藍色,史稱藍色時期。
1907年Picasso在絕對保密中完成了一幅長寬皆近6公尺的巨型畫作《 亞威農姑娘》,並因此遭來好友及藝文界一致的辱罵與不恥,認為畢卡索醜化了一向是美的象徵的女性形象。然而這副畫卻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立體主義」的起源。之後畢卡索已逐漸脫離窮困的生活,除了繼續發展立體派畫作外,並陸續開始他的拼貼畫,拼湊雕塑,鐵皮切割,銅鑄,插畫,也持續他的素描。
西元1933年起,畢卡索的創作中增加了一個新 的題材。畢卡索透過希臘神話的人身牛頭怪獸來陳述自己的故事。畢卡索於54歲開始寫作,一如往常,他喜歡建立自己的規則,完全不管拼字,文法及標點的規則,他的書寫與繪畫一樣非常強勁靈動,同時具備繪畫長才又是優秀的雕塑是史上少見的,藝術本就要某種全才,如此才能熟悉各種藝術創作。而畢卡索不可諱言的,亦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對他而言繪畫與雕塑是不可分的。從50年代作品中,皆可看到碎陶片及金屬與石膏的組合,不管是人或動物的雕塑,畢卡索都能 創造出新奇的組合。畢卡索曾說「我從不尋找我只是發現 」他總是可此在偶然拾得之間,化成名副其實的藝術品。
畢卡索的一生,不僅在藝術創作上多產多變,在其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為後人所稱奇。他的作品隨他生活的波浪而變調:由藍而粉紅、由立體而平面、由創新而復古,而變形而表現而抒情,千變萬化,對照強烈。雖然作品的面目隨時各異,但每一件作品的內在則是一致的。
西元1955年第一任妻子,奧嘉病故。在西元1961年再婚妻子是雅克琳.羅克那時畢卡索已80歲,西元1973年4月8日畢卡索於法國的木甘,在雅克琳.羅克的照料之下,結束了他那充滿創作與愛的一生。畢卡索的作品多而且分散很廣,全世界的美術館幾乎都有收藏畢卡索的畫作。


二、畢卡索生平年代紀事表:
1. 青少年時期 (1881~1990)
經常出入「四隻貓」酒館,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在「四隻貓」酒館舉行首次個展。
《 赤足的少女》1895

2. 藍色時期(1901~1904)
自己生活窮困孤獨、好友自殺,以濃鬱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
以憂鬱、悲苦的人生為主題,也是他開始逐漸脫離家庭、自己獨立發展的時期。從他的繪畫藝術發展方面來說,這一階段後來被稱?"蘭色時期"。因?在這個時期裏,他在繼承西班牙著重運用單色的畫風的同時,其作品的主要色調是低沈的蘭色。作品中描繪的物件主要是乞丐、殘疾人、妓女及一些流浪者。基於這個時期畫家尚未作好完全獨立生活的準備,生活清苦、情緒憂鬱,處境不妙,因而作品中透露出的氣息是悲愴的。這一點從1901年初到年末的3幅自畫像的形象對比中,也可以反映出來。
(1)《 男子肖像》

















3. 粉紅色時期(1904-1907年)
以馬戲團題材創作「賣藝人家」等。畫展受到重視。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彫塑展,印象深刻。
改以亮麗、粉紅色彩表達柔情、溫馨生活賣藝人等, 1904年,畢卡索決定離開西班牙在巴黎定居。在旅館中捷身一個短時間之後4月的一天住進了位於蒙馬特區的一間破舊房子由於它猶如風雨飄搖中拴在岸邊的"洗衣船",因而被戲稱"洗濯船"。從這時開始,畫家作品中的色調逐步為柔和的黃、褐、粉紅所佔據人物也由年輕、漂亮的馬戲演員、街頭歌手,代替了瘦弱的乞丐、失明的盲人。人物的表情雖未擺脫孤獨、鬱悶,但已不是絕望。色調也隨之趨淡。代表作品如《街頭藝人之家》、《二裸婦》、《丑角一家與猴子》等。隨著這些作品的問世,畫家的創作進入了所謂的《粉紅色時期》,又稱玫瑰色時期家」。上述創作中的變化可能與畫家移居到巴黎後與漂亮的費爾南德.奧麗維埃相遇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這位女人進入了畢卡索的生活,使畫家擺脫了孤寂的處境,賦予了畫家的靈感,從而影響到畫家的畫風變化為柔和。

4. 立體派時期 (1907-1916年)
  1907-1909塞尚立體主義(又稱初期立體主義)
  1909-1911解析立體主義(又稱分析立體主義)
  1912-1914合成立體主義(又稱綜合立體主義)
他以幾何形的分割,將色彩抽離成單一的元素,並採用移動視點的構圖,使畫作與畫家主觀的視覺角度一致,儼然自成繪墅的革新風貌。
1906-1907年,畢卡索創作的《亞威農的女人們》,既是立體主義的處女作,又可以說是立體主義代表作,因為從形式上,及其所運用的基本語言,都為後來的立體主義作品打下了基礎。1910年,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風格已趨成熟,當時他的畫商朋友卡恩威勒所畫的肖像,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1907年,當布拉克看到了《亞威農的女人們》之後,開始深為震驚。經阿波利奈爾的介紹,這位諾曼第的青年畫家與畢卡索見面後,不久,二人就攜起了手,共同致力發展立體主義。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畢卡索的親密友人布拉克、阿波利奈爾相繼參軍,從這時起到二十年代初、畫家的畫風又出現了變化,在他公開創作中的油畫,繼續沿用立體主義畫法,與此同時,他又以真實再現的古典風格、運用完美的線條,創作了一批未發表的作品,這些作品上的簽名是"安格雷斯克"。這可能是出於對法國古典主義畫派最後的代表畫家安格爾(1780-1867)的仰慕。這些畫作中包括一些肖像畫,及一系列自畫像。此外,還有一些具象的靜物畫。這當中於1915年為他的早期代理商沃拉爾所畫的鉛筆畫《沃拉爾肖像》,堪稱寫實主義的代表作。
(2) 《女子胸像》(亞維儂姑娘的習作)
(3) 《男子頭像》
《有鬍子的男人》

5. 古典時期 (1917-1924年)
婚姻觸礁、超現實主義、逅邂瑪麗,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1917年在羅馬為蘇聯芭蕾舞團工作,受到義大利古典藝術影響,1918年因芭蕾而與上流社會接觸,1922年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1924年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海濱的家庭》
(6)《讀信》
(5)《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
(7)《扮丑角的保羅》


6.  變形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1925-1936年)
因情人們的爭風吃醋而作,也參加現實主義宣言及展出。
重疊新古典,重拾立體主義,「三位音樂家」、「夢」等為此期作品。1930年創作的《坐著沐浴的人》,畫中是一個被變形、扭曲的超現實人物,一副生物狀的骨架形象,暗示了奧爾加的病症更加惡化。三十年代初,畢卡索和女模特沃爾特及女攝影師瑪爾的不正當關係,影響了他的繪畫活動。這期間他的畫作中,留下了她們的形象,有名的作品如《鏡前少女》、《哭泣的女人》。在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內戰時期,畢卡索堅定地站在人民站線一邊,反對獨裁的佛朗哥政權。1936年,在他擔任共和政府任命的普拉多美術館名譽館長期間,為保護藝術珍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1)《雕刻家》
《持尖刀的女子》
(8)《沉睡的女子》
《穿花邊圓領的女人》
《人物與側影》
(9)《坐扶椅的女人》
(12)《坐紅色扶椅的女子》
《瑪麗-泰瑞莎肖像》
(13)《百葉窗前沉睡的女子》
(14)《朵拉.瑪爾肖像》
(10)《男子頭像》雕塑

7. 二次大戰與戰後時期 (1937-1953)
因抗議戰爭而創作「格爾尼卡」,遷居羅愛揚,後又遷居南法瓦洛利,在朋友處作石版畫及作陶藝。 
1937年繪「格爾尼卡」也是所謂反戰爭、反獨裁的憤怒時期,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遷居羅愛揚。1944年10月,他參加了法國共產黨,表示以自己的繪畫作"抵抗和打擊敵人的戰鬥武器"。1950年,他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在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美國侵略行徑的《朝鮮的屠殺》。該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原和一群進行射擊的士兵,它象徵的是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當局;另一部分是山區和一群遭受射擊的無辜居民,它象徵的是朝鮮人民。1952年,畫家創作了兩幅壁畫《戰爭》與《和平》。前者畫面上的戰車與惡神,由黑色幽靈伴隨,正在踐踏人類文明;後者反映的是人類的和平與幸福生活。這兩幅作品的創作,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開始它們在羅馬的畢卡索畫展上展出。後被移送到了瓦洛裏的一個教堂裏。
《小孩與鴿子》
《抓龍蝦的男孩》
(15)《魯瓦揚的咖啡館》
(16) 《孕婦》雕像


8. 晚年時期 (1954-1973年)
晚年時的畢卡索畫了不少以小孩為主題、深富童心童趣的作品,故宮大展中的「手抓龍蝦的男孩」(1941年)及「幫家與小孩」(1969年)等作品,都在在表現出他想要回到純真童年的熱切渴望,重獲一種純粹屬於孩子的快樂與自由的心境。在他晚年時也創作了不少的版畫、雕刻與陶藝作品,尤其是許多以「臉」為主題的陶盤,更是童趣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1954年和1962年間,畢卡索專心致志地對過去的一些藝術大師的作品進行了研究。1954年,他對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們》,臨摹了15次。然後,運用了馬蒂斯的手法,以明亮的色彩,改造了原作,對於人物和背景用立體主義技法作了處理。1957年中,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臨摹了委拉斯開支的《宮廷的侍女們》達45幅之多,對其中的小公主情有獨鍾,從而再現了14次。對於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1954年用素描手法臨摹過4幅的基礎上,1959年又作了一系列的素描、1962年又照原作創作了92幅素描。1958年,畢卡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不聽從父親的勸告,在飛離克裏特島時,墜入海中。由於畫幅過大,77歲高齡的老畫家將畫面分割成40塊,分塊畫好在現場拼接而成。 
《畫家與小孩》
(21)《坐著的女孩》
《星期日》
(17)《玩卡車的小孩》
(18)《瓦洛希鬥牛》
(20)《擁抱》

9. 畢卡索與前輩大師(1950~1972)
(4) 仿勒南兄弟《受洗禮歸來》
(17) 仿馬內《草地上的野餐》

10. 女人
畢卡索的情感生活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量多而擅變,除了短暫的交往對象不算,中長期的伴侶有:
A. 費爾南德.奧立維24歲時與她同居,維持11年(1905~1917),造就了粉紅時期,直到亞維濃姑娘的立體時。
B. 歐嘉.科克洛瓦27歲時與她結婚(1918~1935分手),1921年生長子-保羅,造就了新古典時期的創作泉源(她是俄國的芭蕾舞星)。
C. 瑪麗-泰瑞莎.華特,畢卡索44歲時認識(1927),時女17歲,1936年生一女-瑪雅後分手,雖然前一年與歐嘉辦妥離婚,這種感情的糾葛使他出現了「變形之女」的變形時期。同年又認識朵拉。1977年相識50週年日上吊自殺。
《持尖刀的女子》
(13)《百葉窗前沉睡的女子》
《瑪麗-泰瑞莎肖像》

D. 朵拉.瑪爾,畢卡索55歲與她同居,1943年因分手而她精神崩潰,此時期恰是表現主義時期。
(14)《朵拉.瑪爾肖像》

E. 方斯華姿.吉洛,畢卡索65歲起與她同居(1946~1954),生有一子一女-克勞德及帕羅馬,正是田園時期。
(17)《玩卡車的小孩》

F. 賈桂琳.洛克,畢卡索80歲與她結婚,自然是晚年時期(1986年自殺)。





Sep 9, 2011

*華山*一克拉的夢想當代美學展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四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展覽時間:2011/06/25~ 2011/09/18  10:00~21:00週一至週日(全年無休)
票價:全票:250元、優待票:220元 (憑學生證)

這是一群最不同的藝術家,作品橫跨音樂,插畫,設計,攝影,與時尚;百年來第一次,夢想也可以是熱血生存的工具,五個創作者將透過風格各異的作品, 交響出台灣製造、亞洲共鳴的當代美學! 

百年第一次,台灣製造、亞洲共鳴的當代美學展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時藝多媒體與STAYREAL聯手策展的《STAY REAL DREAMS 一克拉的夢想》當代美學展,由6/25至9/18,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四B館展出,展覽內容中集合了五月天阿信、聶永真、王建揚、不二良、古又文等五位優秀藝術家的創作,內容橫跨音樂,設計,攝影,插畫與時尚,藉由各種不同的角度,詮釋新台灣製造、亞洲共鳴的當代美學!因此本展覽期望透過各領域年輕藝術家的創作,用藝術的語言說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與未來;進而引發新世代觀眾的認同,扭轉藝術展覽普遍讓人覺得難懂、距離遙遠且不易親近的刻板印象,藉此鼓勵現在的年輕人勇於追夢,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聶永真 – 德國Red Dot與IF設計獎 & 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得主
王建揚 – 村上隆欽點攝影新人
古又文 – 美國Gen Art國際服裝大賽『前衛時裝』大賞得主
五月天阿信 - 聽覺與視覺跨界創作者
不二良  -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新星 



Sep 6, 2011

*故宮*慕夏大展


http://www.muchaart.com.tw/
【關於本展】
今年適逢新藝術大師阿封斯‧慕夏(Alphonse Mucha, 1860-1939)的150周年,從2009年起歐洲各地就陸續展開各項主題展覽以及回顧活動,如德國Kunsthalle der Hypo-Kulturstiftun、法國Le musee Fabre de Montpellier,以及他的家鄉捷克的市政廳Municipal House都推出主題回顧展;德國版的VOUGE雜誌,拍攝了名為Zauberkraft (Magic Power)的一組精采作品,其靈感特別強調是Mucha的風格 ;鐘錶界重要的專門雜誌Plaza Watch,也以「慕夏與新藝術的啟發」為2010年專刊主題。2011年正逢世界設計大會首次在亞洲台灣舉辦,是為台灣的設計年,大會的「交鋒」主題,也是期待設計與其他領域相互激盪後,開創台灣文創美學前瞻突破。適時,本展《新藝術‧烏托邦-慕夏大展》亞洲巡迴展正可提供從百年前即展開藝術、設計、生活美學等跨領域創作的啟蒙特展。

【關於新藝術與慕夏】
一九○○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是新藝術(Art Nouveau)頂盛時期,含概範圍很廣,繪畫、海報、建築、家具、工藝、設計…等是全面藝術風潮,而慕夏(Alphonse Mucha)正是這個歐洲裝飾風格的卓越代表人。「新藝術」的時代是一個注重生活美學的時代。不只對於建築設計要求,人們更有意要將日常生活用品、家具、玻璃工藝的造形提高到藝術的境界。當瀏覽慕夏的作品時,更可以發現他是商業設計的始祖。 
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為捷克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廿七歲前往巴黎進修,慢慢奠定慕夏在巴黎新藝術(Art nouveau)領域的地位。 慕夏最優秀的裝飾作品﹐乃是綿密得驚人的構圖﹐通常充滿花卉以及其他植物的元素﹐瀰漫著繁複﹑寓意深奧而象徵性的結構。為了這些圖案﹐慕夏使用了包括拜占庭式﹑凱爾特式﹑日本式﹑洛可可風﹑哥德式﹑猶太教與捷克民藝的各種元素﹐以仿馬賽克鑲嵌為背景﹐加上炫麗誇飾的華服﹑珠寶首飾﹑阿拉伯紋飾﹐再以風格化的輪廓線修飾補強。他的作品強而有力﹐富含裝飾氣息的新藝術繪畫,美麗的女體、裝飾性的花朵、流水般的長髮,以及顏色鮮豔又不失和諧的色彩運用,都是慕夏繪畫的特色! 而奠定慕夏地位的海報,首推他為大名星莎拉‧貝爾娜(Sarah Bernardt)製作的海報裏,有著流水曲線般的花束、髮飾以及衣裳紋樣。當今流行之波西米亞風的服飾、紋飾,早在一世紀前慕夏的作品裡就已展現出來。他所塑造出來的意象,如化妝、髮型、波西米亞風的服飾、首飾,當時成為巴黎觀眾競相模仿的對象,上流階級的婦女們都在搶購慕夏所設計的這些東西。

本展六大主題
第一部份: 巴黎發跡的波希米亞人
-關於慕夏 INTRODUCTION
-發跡:在巴黎的波希米亞人 A BOHEMIAN IN PARIS - THE BEGINNING
-邂逅:名伶 SARAH BERNHARDT - THE ENCOUNTER
1. Self-portrait with palette 拿著調色盤的自畫像 1970

2. Gismonda 吉思夢妲 1894

就是靠這張海報,慕夏一舉成名。有關這張海報創作過程的故事,可謂已經晉升傳奇的範疇,而缺乏想像力的論者,說明事實細節時總是語焉不詳。無疑地,慕夏本人則確信是在命運眷寵的巧妙安排之下,種種狀況才造就他有幸創作這張海報的契機。

慕夏設計的吉絲夢妲海報﹐將為海報史掀起了一場革命。修長而窄的畫幅﹐細膩的粉嫩色彩﹐以及幾近等身大小的人物﹐在靜止流露出尊貴與莊嚴﹐可謂推陳出新﹐效果驚人。這張海報大受巴黎民眾歡迎﹐一時一張難求﹐以至於有意收藏者不得不出盡下策﹐不然就賄賂海報張貼工人﹐要不便選在夜深人靜時﹐摸黑外出用剃刀把海報直接從廣告板上偷割下來。








3. Princess Lointaine light fitting 

「遠方的公主」海報中的頭飾造型被其它的藝術家作成了燈飾













4. Poster for Les Amants 戀人 













5. Sarah Bernhardt as La Princess Lointaine 遠方的公主

















第二部份:「慕夏風格」創立者

-美好年代與廣告藝術 LA BELLE EPOQUE AND THE ART OF ADVERTISING
-慕夏風格:生活藝術 LE STYLE MUCHA - BEAUTY AS PART OF LIFESTYLE

6. Poster for Monaco - Monte Carlo 摩納哥.蒙地卡羅 1897



















7. Bottle and Case for Lance Perfume Rodo 蘭斯香水-蘿朵


















8. Box for Lefevre-Utile Biscuits 勒費夫爾.尤迪餅乾罐





















9. Poster for Cycles Perfecta 維瓦力單車 1897





















10. Zodiac 黃道十二宮


































11.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12. The Arts: Music, Dance, Poetry, Painting


















13. The Precious Stones: Topaz, Ruby, Amethyst, Emerald























14. Tetes Byzantines: Blonde / Brunette 1897




















15. Design for a Fan with Poppy and Ivy Motifs


















第三部份 :享譽國際的名人藝術家
-巴黎1900 年代 PARIS 1900
-世界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 THE GREATEST DECORATIVE ARTISTIN THE WORLD
(New York Daily News, 1904)全版報導介紹
16. Poster for the Austrian Pavilion

17. Head of a Girl




































18. Mrs. Mucha's Necklace





































19. Savon Mucha 慕夏香皂 1906
















第四部份:深具宗教情懷的慕夏
-看見未知SEEING THE INVISIBLE
-展現精神力量EXPRESSING THE SPIRITUAL FORCE

20. Tragedy / Comedy











































































22. The Moon and the Stars: Moon, Morning Star, Evening Star, Pole Star
























23. Madonna of the Lilies





































第五部份:熱愛祖國的慕夏 
-對祖國的愛 LOVE FOR HOMELAND
-斯拉夫史詩 THE SLAV EPIC  

21. 斯拉夫史詩




第六部份:具哲學家特質的藝術家 
-寒冬將過? 'WILL WINTER PASS?…' 
-烏托邦世界的憧憬 A VISION FOR UTOPIA
24. 
Through humiliated and tortured, you will live again, my country

By force toward freedom, with love towards unity

Accept love and enthusiasm from your son, mother of the baby nation

25. Creative Force: Jan z Pernstyna, Chodoce, Jan Zizka, Jiri z Podebrad

26. Poster for Princess Hyacinth





































27. Poster for the 8th Sokol Festival





































28. The Slavs in Their Original Homeland



























29. Mother and Child: Lullaby 1924





































30. St. Vitus Cathedral Stained-Glass Window, Prague